• 2021-09-17
  • 64

中国法律博物馆及中国政法大学校史馆

项目意义:

目前,中国尚没有一所呈现中国法治文化与法治进程的法律博物馆。在此背景下, 由我校首倡建立中国法律博物馆,既是继承法律传统、弘扬法治精神、开展法 治教育的需要,也可以彰显我校的法学特色和优势。另外,我校一直以来没有 固定的校史馆,建设一所固定的校史馆十分必要。

项目内容:

筹建中国法律博物馆和中国政法大学校史馆。

捐赠方式:

1)捐赠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支持筹建中国法律博物馆和中国政法大学校史馆。

2)捐赠者可以指定捐赠款用于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博物馆展藏品的收集 、整理以及展览设计等专项工作。

3)捐赠达到一定额度的,可在建成的展览馆内公示捐赠者名录并予以鸣谢。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文化陈列馆

项目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文化陈列馆建设的总体任务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展示中国政法大学在传统法治文化研究方面的突出优势和积淀。陈列馆以文献和文物为主要展陈内容,复原、解读中华法制文明发展演进历程,让沉睡的法制文物活起来。将陈列馆建成集科研、教学、思政教育、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项目内容:

(1)选址:海淀校区老1号楼。

2)调研:实地探访相关主题博物馆,撰写调研报告和筹建方案。

3)建设及布展:征集文物资料,开展老房加固及空间规划设计,展陈设计,布展。

(4)开展活动:举办各种展览,开展讲座、分享会等活动。

(5)公共服务:开展服务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实施公共教育和社会服务项目等。

捐赠方式:

1)一次性捐赠100万元或10万/年,连续5年

2)捐赠达到一定额度,可根据捐赠者意愿对法治文化陈列馆进行冠名。



刘复之纪念教室建设

项目意义:

刘复之同志是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后的首任校长,是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司法部部长,公安部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职。

建立刘复之纪念教室,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法大历史,传承法大精神。这一新的校史教育和师生思政教育载体的建立,是法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有助于教育广大师生继承和发扬刘复之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格和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前行。

项目内容:

一是在昌平校区端升楼一层阶梯教室建设刘复之纪念教室。

二是举办刘复之纪念教室落成仪式

捐赠方式:

 一次性捐赠20万元



昌平校区图书馆

项目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早建立的以政治法律资料信息为重点的高校图书馆。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北京政法学院图书馆。1978年学校复办后发展至今,是全国政法院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主任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校图书馆及各院系所资料室拥有的纸质图书达253.69万册,电子图书301.68万册,拥有计算机350台。为扩充图书馆图书资料储备和数字化建设,特别是采购珍贵的外文文献和中外文数据库,设立此项目。

项目内容:

购买国外珍贵法学藏书、中外文数据库和其他纸质文献资料,以及古籍数字化建设。

1)购买国外珍贵法学藏书约42.64万欧元,约300万人民币,包含:民法大全系列图书,400册,32.2万欧元,民法大全系列图书馆是千年欧陆法学经典,320部不同版本400册传世文献,来自罗马第一大学Domenico Maffei教授和法兰克福大学收藏精品;阿图尔考夫曼教授法哲学专藏,1244册,10.44万欧元。

2)购买其他纸质文献资源,主要包括:外文图书100万元,港台图书50万元,中文图书50万元,共计200万元。

3)购买中外文数据库,以永久买断为主,共计500万元。

4)古籍数字化建设项目,共计200万元。

捐赠方式:

1)捐赠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支持图书馆建设。

2)捐赠达到一定额度,可根据捐赠者意愿冠名。


附属学校建设
社会服务——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服务——社会关爱基金
基础建设——昌平校区学生公寓
基础建设——中国政法大学交流中心

通讯地址Contact Address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教学图书馆综合楼0727/0728

【邮编】100088

【电话】010-58908657/58908659

【传真】010-58908657/58908659

【Email】cuplef@163.com